报告人:巩水利
报告地点:科学会堂
报告时间:2024-06-25 15:30-16:20
报告简介:高能束流(激光束、电子束、等离子或离子束)材料加工已成为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等行业快速验证优化设计、快速响应制造的强有力技术手段。报告将介绍高能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在KY.COM学习生涯以及自身成长经历,向工大学子介绍如何突破航空航天领域卡脖子技术,如何培养家国情怀,不忘初心和实现航空报国志向与担当。
专家简介:巩水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航工业特种加工技术首席专家,国际焊接学会原航空分委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增材制造分委会副主任。中国焊接分会副主任,2013年获英国TWI焊接研究所颁发的布鲁克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防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防科工局及总装预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重点基金项目、重大武器攻关项目等30余项,在轻质合金高能束流焊接机理、力学特性、自动化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激光深熔焊接熔池与小孔行为、小孔稳定性与质量相关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在我国首次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飞机结构制造。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或合著10部。
报告人:林三宝
报告地点:科学会堂
报告时间:2024-06-25 16:20-16:50
报告简介:介绍了高效电弧焊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包括a-TIG焊、双丝焊、窄间隙焊接、超声电弧复合焊,同时介绍了智能化焊接相关传感技术,包括熔池检测、自适应控制、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
专家简介:林三宝,1972年9月出生,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焊接系党支部书记、焊接系副主任(兼)。2013-2023年任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1-2012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学术兼职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26/WG1和WG5工作组专家、中国焊接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委智能装备专业组委员;《焊管》、《电焊机》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高效智能电弧焊接与增材制造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基础科研、民机专项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79余篇,其中SCI收录188篇,H影响因子30,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出版教材2部、学术专著1部。
报告人:倪丁瑞
报告地点:科学会堂
报告时间:2024-06-25 16:50-17:20
报告简介:介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技术研究领域的近期研究情况,以及由此衍生的固态增材等相关技术。
专家简介:倪丁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焊接、加工及增材制造研究,现任特种焊接与加工创新课题组组长,科技创新重大工程核心岗位特聘研究员。完成国家“863”课题、十三五装备预研重点项目、中科院重点布置项目子课题等3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60余篇,SCI引用45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30项。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18),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3/5)、技术发明一等奖(2022,5/6)、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5/9),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先进焊接与连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航天科技集团焊接工艺技术中心外部专家。